好消息!扶貧典型,澠池好書記張東堂段村鄉(xiāng)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被中宣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評為“最美退役軍人”,是河南省唯一入選者。這也是近十幾年來,宣傳典型的最高榮譽。
![]() 發(fā)布儀式節(jié)目長度70分鐘,張東堂第二個出場,中央臺、北京臺播出安排如下:
11月9日,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(lián)播》將播出“最美退役軍人“發(fā)布儀式預告”;
11月10日,新華社將播發(fā)“最美退役軍人”發(fā)布消息通稿和獲獎者事跡簡介,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午間時段將首播“最美退役軍人”發(fā)布儀式(約70分鐘);
11月11日《人民日報》等中央各報將刊登新華社通稿,《解放軍報》同時配發(fā)評論并推出系列報道;
11月10日中午12:37,CCTV1播出;11日中午13:05,北京衛(wèi)視播出;11日午后14:20,BTV文藝頻道播出。
此外,20余家衛(wèi)視都會在10日、11日、12日期間進行播出。
敬請大家收聽收看。
張東堂事跡介紹
張東堂,男,1953年4月生,現(xiàn)任澠池縣段村鄉(xiāng)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。他于1970年11月至1977年3月,在新疆軍區(qū)36117部隊5師15團服役,曾任班長、副排長等職。1977年3月,張東堂響應國家的裁軍政策,轉業(yè)后他放棄留城工作的機會,開始回村擔任四龍廟村民兵連長、黨支部副書記、村委主任、黨支部書記等職至今。
張東堂的妻子李文榮,今年65歲,在家務農;兒子張建紅,40歲,下崗職工,常年在外打工;兒媳劉江紅,41歲,在澠池縣仰韶學校任教;女兒張紅梅,36歲,在家務農。其大孫女張倍蕾,18歲,在三門峽外高就讀,今年參加高考;二孫女張欣釔,5歲,在仰韶幼兒園上學。
張東堂所在的四龍廟村位于澠池縣北部段村鄉(xiāng)的深山之中,距縣城40多公里,全村10個村民小組、18個自然村,1365口人。在擔任村干部的41年間,張東堂一心想著如何幫助群眾尋找致富路子,特別是在2009年,被確診為膀胱癌后,他忍著病變的劇痛,帶領群眾種植經濟林3千多畝,招商引資3.3億元,幫助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。張東堂的故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贊譽,他在第五屆中國民生發(fā)展論壇暨第十一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上,被授予“2017年全國精準扶貧帶頭人”稱號。同時,他還榮獲2017“感動中原”十大年度人物、河南省第六屆道德模范提名獎、2016年“感動天鵝城”十大人物、三門峽市脫貧攻堅優(yōu)秀黨支部書記等多項榮譽、2018年度全省、全市優(yōu)秀復轉軍人。
為了幫助群眾致富,張東堂先后帶領大家嘗試種過山楂、蘋果、石榴等,最終都因效益不佳而終止。2009年,張東堂被確診為膀胱癌晚期,但他依然堅守在脫貧一線。四龍廟村有零星種植牛心柿的傳統(tǒng),加工的柿餅曾為貢餅。然而不成規(guī)模的柿子樹,難以形成產業(yè)帶動效應。為了說服村民們發(fā)展柿子產業(yè),他帶領村干部到陜西富平學習經驗,回來后忍著病痛帶頭種下了5畝牛心柿樹,并拿家里給他治病的錢買柿樹苗免費提供給村民,看到支書的一片誠心,四龍廟村群眾開始動起來了。目前,該村除了發(fā)展牛心柿1000畝外,還種植花椒1000畝、連翹1000畝,使人均經濟林面積達到2畝,僅此一項,村民年收入已近萬元,可保證村民50年不再返貧。
四龍廟村周圍群山環(huán)繞,風景宜人,旅游資源豐富。在搞好經濟林種植的同時,張東堂積極推進“旅游興村”戰(zhàn)略。他多次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走縣城、跑省城,宣傳推介四龍廟的青山綠水。早在2008年,四龍廟村與鄭州市一家公司聯(lián)合投資了石門河漂流項目,2009年建成運行,可剛開業(yè)兩個月,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將石門溝漂流設施全部沖毀。2013年,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,由北京力農綠化有限公司投資近5000萬元重建旅游漂流項目,當年吸引40萬游客,吸納45個村民務工,每人年收入可達1萬元。2012年,張東堂還從鄭州招商2000萬元,建設了黃金山萬畝觀光采摘園,當年種下的3000畝櫻桃、5000畝核桃等現(xiàn)已碩果滿枝,吸引了縣城及周邊市縣游客采摘、游玩。2017年,張東堂從山西招來一個投資2.3個億,集萬畝果園、200萬噸冷庫基地和100萬噸柿子醋基地于一體的立體農業(yè)生態(tài)觀光園項目。投產后,千余村民人人都有崗,戶戶可分紅。
作為村里的帶頭人,張東堂把抓班子、帶隊伍作為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,要求全村的45名黨員堅持24小時戴黨徽,時時處處發(fā)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他把村里原來的10個黨小組變成了6個黨小組,進一步提高黨小組活動的效率;設立黨員好人好事登記薄,把黨員為民辦實事好事的情況與黨員積分管理有機結合。在張東堂的示范帶動下,為民義務服務在該村黨員中蔚然成風。村主任陳寶松不僅把自家的面包車當作村民的“公車”,而且每年還義務為全村村民放12場電影;村委委員宋點軍把自家三輪車當公車使,免費為村民運送化肥等物品;村委委員王保云開著自家三輪車送村民看病辦事,隨叫隨到,分文不取……這些年,四龍廟村黨員每年為群眾辦的實事好事不下百余件,黨員已真正成為老百姓的“帶頭人”和“服務員”。
( 編輯:徐偉 ) |
奔走相告!河南唯一,扶貧好書記張東堂入選“最美退役軍人”播出時間出來啦!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8-11-10 打印
